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芦笙 >> 芦笙介绍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ldquo芦笙王rdquo60年

来源:芦笙 时间:2022/4/11
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 https://yyk.39.net/hospital/89ac7_labs.html

因吹奏芦笙和制作芦笙手艺了得,他被人们称为“芦笙王”。

芦笙是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吹奏乐器,是苗、瑶、侗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。在大苗山里,几乎每个苗寨都有一堂以上的芦笙,每堂芦笙共有几十支至上百支各种型号的芦笙。

这些芦笙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。

他就是其中之一。没上过一天学的他,七八岁开始吹奏芦笙,12岁学习制作芦笙,十六七岁出师。制作芦笙要经过备料、烤料、打制簧片、制作竹木部件、装簧片和定音等环节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,其中最关健的是打制簧片

和定音。传统的芦笙一般为6管6音,音调由簧片的长短、厚薄、轻重以及笙管的长短决定。同时,一堂芦笙的每一支芦笙都必须同一个音调,这就决定了制作人必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。

经过多年的实践,他不但成为闻名遐迩的芦笙制作名师,还改良了传统6音管笙,制作出了9管、12管和17管的改良笙,突破了传统芦笙只能吹奏传统芦笙曲目的局限,使芦笙也可吹奏各种现代歌曲。年8月,他制作了一把高10.5米,底坐斗长2.95米,总重.5公斤的“芦笙王”,来到县城参与县里举行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活动,引起轰动,新华社播发了图片新闻,他的外号“芦笙王”从此叫开。

由于制作精良,为人和善,他的芦笙深得当地和邻近贵州省从江县群众的喜爱。每年从农历五月底开始至农历二月春社止,来到家里请他做芦笙的人络绎不绝。在这8个多月时间里,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除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外,全部时间都用来制作芦笙,他说:“不敢睡,人家都等着要芦笙”。60多年来,他和他的徒弟每年制作芦笙多支,目前桂黔两地有他制作的5万多支芦笙。他还注重培养新人,20多名徒弟已经成为师傅,这些徒弟分布在大苗山各地,成为坚守传承苗族芦笙文化的中坚力量。年,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年获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每年得到国家元的资助开展传习活动。

他叫梁炳光,今年75岁,安陲乡乌吉村岩板苗寨人,至今仍在那个山遥水远的苗寨坚守他的芦笙梦。龙涛文/图

责任编辑:廖子渊

责任校对:贾芳

责任监制:张耀华

秀美融水风情苗乡

欢迎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今日推荐
    1. 没有推荐文章
    热点关注
    1. 没有热点文章